【博雅讲堂(第80讲)】汉语何以有趣?——李果副教授讲述汉语的韵律特征

发布时间:2023-03-21 作者:都奕君 审核:刘清 发布:宋杰 浏览次数:10

3月17日,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李果应邀做客博雅讲堂,线上讲述汉语的韵律特征。博雅讲堂由荟萃学院、yobo手机网页版登录联合主办,yobo手机网页版登录、人文素养班等师生参与讲座。

(李果副教授线上讲授汉语韵律特征 摄影肖长林)

怎么读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?我们为什么会说“老师”“小王”“老李”“桌子”?以日常的语言现象为切入点,李果运用大量语言实例,从韵律与词汇、句法互动入手,系统性阐发汉语双音节韵律对词法和句法的制约机制。在不考虑语义、句法、语用的自然情况下,汉语以两个音节的组作为一个韵律单位,即双音节音步,双音节音步甚至会压倒语义的要求,造成语音停顿和语义停顿的不一致,从而产生类似于“纯水|牛奶的歧义。汉语的双音节音步也衍生出了一些搭配规律,例如名词加名词的定中结构排斥1+2、动宾结构排斥2+1的构成关系等。已有研究表明,汉藏语系中的汉语、景颇语、羌语均呈现出在构词领域的双音节特征,李果推测,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的最大区别,可能就在于双音节的韵律规则。因此在进行跨语系汉语国际传播或者国际中文教学时,应该凸显汉语的双音节韵律规则。和韵律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是语体,词汇音节的单双,语调的平缓起伏,都是韵律与语体的关联。在不同交际场合有不同的语言表达要求,在汉语学习和实际应用中,要理解韵律与语体的关系,培养语体感,尤其要关注提升语言的庄典度。

(学生与李果老师进行线上互动 摄影肖长林)

在互动交流环节,李果老师与学生就明清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、汉字的演变、汉语“儿化现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。

听取讲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杨开宇同学认为,大部分人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汉语双音节的韵律现象,通过李果老师的讲授,能够清晰地了解这种语言现象背后语言学机制,对汉语韵律、语体的问题有更明确的把握。语言代表了一个语言共同体的思维方式,更深入地认识汉语,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文明和文化。

 

主讲人简介:

李果,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,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,入选四川大学双百B人才项目。师从语言学家冯胜利教授,研究领域为韵律语法学和汉语历时句法学。迄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,省部级项目3项,发表CSSCI论文7篇,出版学术著作4部,其中入选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1部,成果获四川省语言学会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、二等奖。本人先后获四川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、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、四川大学未来教学名师奖。